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,遍布经济体全身,占据了中国全部企业数量的90%以上。
制造业,服务业,金融业等民营企业的中坚力量,都急需进行一场数字化转型。来显著降低公司本身的研发成本,生产成本,流通成本,金融成本。民营企业是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区域。
这几年通过从上到下的舆论引导,落地实验。民营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有了基本的意识。腾讯研究院联合国家发改委,2022年对国内民营企业摸底调查发现:
绝大多数企业对加大数字技术和工具应用持积极态度,对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政策与服务怀有期待。在开展数字化转型时,企业一般选择先从用户入手,再优化营销和服务、说明“用户思维”是民营企业数字化的首选逻辑。
但同时,因为目前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在早期摸索阶段,所以对数字化转型的成效评价普遍不高。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当下投入与未来收益、技术红利与政策红利挖掘等关键问题,缺乏明晰的认知和系统规划。无法把数字化转型拉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。
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很丰富,很密集。但是根据腾讯研究院和国家发改委的调查发现,超过六成的民营企业不了解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支持政策,已经获得政策支持的企业连5%都没有。 而民营企业最喜欢的是税收优惠,人才引进,专项资金扶持这些政策。缺乏数字化服务的公共平台是企业的最主要诉求。 放眼整个中国的地理位置,产业地位,企业规模。整体目前东部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高,从中部到西部逐渐降低。 有一个很明显的反馈: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效果评价均好于中西部,效果明显将激发企业继续投入数字化,形成“投入-成效”的正反馈,而效果不明显很可能降低企业数字化的积极性,从而造成东西部企业数字化的差距加大。 因为疫情的冲击,服务业受影响最明显,期待用数字化转型摆脱困境的意愿最强;第二产业在数字化转型阶段、投入力度、实施成效等方面表现相对更好;在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应用领域上,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企业更多注重“提高生产和运营的智能化水平”。 而目前大、中型民营企业中近五成反映疫情影响下加速了业务在线化,而小微企业中近四成反映生存困难,顾不上数字化。 大中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资源投入、组织保障、转型模式与转型成效方面均好于小微企业,超过八成的小微民营企业反馈尚未开展数字化或处于初步探索阶段,而大企业自建系统及应用、设置数字化转型情况均处于领先状态,对数字化转型成效的评价也普遍更高。 一是建立政府与平台合作机制 以“政府引导+市场主导+平台应用”的方式,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,形成生态伙伴,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。 二是建立中小企业保障机制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首先面临着资金要素的障碍。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种子作用,以税收优惠、专项基金、扶持资金池为牵引,建立政府资金效应评价和追踪问责机制,使资金投入和使用效率最大化。 建立起数字化转型的财务核算体系,使其成本和收益更为清晰,明确数字化投资的预算和风险,科学计算数字化投资回报周期和效果,从而使企业有决心投入更多的资金到数字化过程中。